钱峰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海外利益,顾名思义,是指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在中国领土之外的国家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背景下,海外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新时期中国海外利益兼具国家性、公共性和个体性。主要包括:中国在海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海外能源资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利益,海外公民侨民人身及财产安全,海外公司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从狭义角度的分类,海外公共安全是指后两类,即处于中国管辖权以外的地区的中国企业与公民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海外公共安全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由现实发展所决定的。1978年,中国公民出境仅为20万人次左右,而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速了中国公民与中资企业遍布全球的步伐。资料显示,境外资产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2.8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8.5万亿美元;劳务人员方面,商务部统计数字表明,2023年中国企业共向境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7万人,比上年增加8.8万人;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54.1万人;海外华人华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5000万~ 6000万,而在海外长期居留的中国公民,估计有500万;短期出境旅游人员方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预计今年出境游人数为1.3亿人次,有望恢复到2019年1.55亿人次的83%,认为“积极乐观”将会是今后出境游发展的主基调;出国留学人数方面,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70.35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 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降为45.09万人,2021年回升至52.37万人,2022年继续回升至66.12万。
总的看,虽然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的拖累,中国与海外融合的步伐有所放慢,但随着当前中国对外交往水平的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求学、务工、经商、投资、旅游的需求正在稳步释放之中。这些出国人员群体,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他们在海外的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感受很深。当前,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和经济竞争的前沿,海外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当前海外公共安全利益面临风险与挑战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百年未有的变局之下,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民粹主义、排外主义等各类思潮的兴起,暴恐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很猖獗,放大了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面临的政局动荡、社会动乱、武装冲突、绑架劫持、刑事犯罪等风险,加之美西方一些国家针对中国的各种政治讹诈、安全遏制、科技封锁和极限施压活动有增无减,恶化了中国海外公民与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这些都给中国海外公共安全利益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群体类别越来越多,所从事的活动类别也愈发多样,这必然会遭遇更多种类的个体或群体公共安全风险,诸如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施工安全、电信诈骗、劳务纠纷、自然灾害、失踪失联、种族歧视和传染疾病风险,等等。据公开资料显示,仅2018年至2022年就发生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事件1266起,549名中国公民遇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在我看来,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在当今时代,各国安危与共、唇齿相依,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保护好中国的海外公共安全利益既要靠我们自己在机制建设、法律法规、能力构建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更离不开高质量、有成效的国际合作。
下一步,推动国际合作有望成为中国海外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国际社会以团结精神和共赢理念应对安全挑战,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共同走出一条对话而非对抗、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第二,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政党、强力部门、民间组织深化合作,做好对驻在国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进一步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增强中国的外交斡旋力。第三,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撤侨演练,做到危机情况下外方能够配合我迅速采取联合救援行动。第四,在现有双边执法合作、联络热线、警务联络官等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推动各国执法部门,精确打击侵害中国机构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第五,扩大国家间各层次的交流,互相借鉴成功的执法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球南方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欠发达国家的执法官员进行培训,帮助对方提升处置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更好维护中国企业和人员的海外安全。
(转载自《现代世界警察》杂志2024年10期“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年大会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