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驻华使馆警务参赞白旻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年大会大都市公共安全分论坛上的发言

白旻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同事们:

我很荣幸参加这场重要的国际论坛,感谢组织方邀请我与各位共同探讨“全球都市治安挑战”这一重要议题。城市在发展,都市警务也要随之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城市环境至为复杂,在其中维护公共安全不仅是我们的共同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至为艰巨且重要的任务。面对全球都市千变万化的公共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协作、创新、因势利导。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犯罪活动本身所发生的变化。犯罪性质发生改变不可避免,数字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犯罪活动的性质。网络犯罪不再只是个别黑客的为非作歹,早已演变成精心策划的跨国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普遍性和匿名性,犯罪分子把魔爪伸向了跨境金融诈骗、跨境人口贩卖和跨境恐怖活动。为此,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国际合作,实现情报共享。

传统警务大多以地方管辖和现场执法为依托,但这些方法不足敷用。我们必须拥抱科技,开发网络能力,训练警务人员,更有效地应对数字威胁。加强跨境合作不再仅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做题。

都市公共安全方面最重大的变化源于科技的进步。数字监控、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我们维护公共安全的方式。如今,预测式警务虽然尚有争议,却已成为主动警务的发展方向。虽然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但同时也要尊重公民隐私,遵守职业操守。

维护公众对执法机构的信任是我们面临的又一紧迫难题。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且不可遏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监督,任何不当行为——无论误会还是实情——都会迅速引发舆情动荡,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尤其如此。

加强并维护公信对提高警务效率至为关键,执法必须透明、公正。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接触社区群众,都市警力必须被视作社区的一分子,而不应颐指气使。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接触群众,聆听他们的心声,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促进情谊。

全球城市化进程也是公共安全格局改变的重要原因。城市不断扩张,更加多样,治安难度也随之增加。人口稠密、贫富不均为犯罪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执法行动必须随时掌握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

在此背景下,数据警务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和预测分析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准确预测犯罪热点,更快速地应对新型威胁。不过,使用技术的同时,我们还要确保公民的权利,避免种族歧视等问题。

都市公共安全事务还有一最新趋势:解决环境问题,消除灾害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飓风、洪水、野火等极端天气更加频繁地发生,给城市地区造成了巨大风险。所以,城市必须将防灾、抗灾纳入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公共安全计划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日益严重的天气灾害。

最后,讨论都市警务不能不涉及阴魂不散的恐怖主义的威胁。国内外的恐怖威胁都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都市公共安全战略。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一旦遭遇袭击,影响深远,因此已经成为恐袭的主要目标。

预防恐怖主义需要采取灵活丰富的手段,包括收集情报、深入社区、开展国际合作等。我们要时刻做好高效快速应对的准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未来,我们将更好地整合智慧城市治理手段,比如:无人机、实时数据等,这些技术将大幅提升执法部门的情境感知能力。为了有效预防犯罪,我们要认识到心理健康何等重要,社会服务和心理支持是公共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同样重要的还有国际合作:全球城市需要共同努力,分享信息,借鉴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打击贩卖人口、走私毒品、网络犯罪等重大问题。

总之,全球都市公共安全格局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创新改良的宝贵机遇。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我们适应变化、跨境合作、深入社区的综合能力。

请大家记住,我们的终极目标除了执法,还要建设安全、公正、坚不可摧的社会。我们作为高级执法人员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勇于站在时代前沿,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的安全挑战。

感谢各位。


(转载自《现代世界警察》杂志2024年10期“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年大会专刊”)